8.「你跟從我吧」

 

有形教會之存在,是為了要完成神在地上的計劃。教會在未曾被接去以先,就當盡本份發揮她各般的作用﹕傳講主的救恩;見證神的存在;宣揚祂的美德;表明祂的屬性;阻攔罪惡的權勢。在這些大前題之下,各不同時代,不同地區的眾教會,按着在神面前受託的使命,就有不同的重點及路向。雖然路向各有不同,但在事奉上都應當以神為中心,各按託付,「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」。一個有形教會的產生,基本上是信徒先有主的引導,有託付去執行神的使命。這使命的實踐,就模成了教會的路向。「沒有異象,民就放肆」。同樣,教會若沒有使命與託付,也就失去了路向,就如「奔跑,是無定向的﹔鬥拳,是打空氣的」。本篇文字,我們講論教會路向的實踐。

 

關於本教會對屬靈造就的立場,我們當初的共聚,原是要單純的,專一的跟隨主,學習祂的道。我們中間沒有「有名望的」,也不敢以「高言大智」為誇耀。我們看重在神的話語上分享生命,過於在神學知識上作研討。我們深覺知識和生命是兩個不同的領域。一個教會若是昧於屬靈生命的造就,她的建造就不穩固。今日的講台訊息,常是悅耳之言,少有向信徒鬆弛的生活和軟弱的靈性作挑戰,卻多提工作的建樹與表現。以致信徒側重外表的熱心與敬虔的外貌,但內心屬靈生命卻是貧乏的。在信徒的「所有」,「所作」和「所是」三方面,還是以自己為中心﹕最外面,關乎我們所有的,是天然生命所珍貴的東西,不論是財富或是才幹,都成為我們衡量自己價值的基礎。其次,我們以屬世的成就為矜誇的根據﹕學業事業的成功,社會的名望,甚至教會中的事奉,都是為了自己的滿足。第三,我們漠視自己生命的弱點﹕對於我們天性裡所有的自私、自大與自愛,我們都只有點滴知識而少有對付的行動。這三方面的現象,都是因為我們未曾靠主看透自己,也就不着意尋求生命接受對付的途徑。事實上,保留着這個舊生命的性情,是容許罪侵佔及挾制我們生活的基本因素。因此在屬靈長進的路上,我們願意與肢體們一同實踐「與主同死同活」的原則,以「與主同死」去對付舊生命的敗壞;以「與主同活」來支取新生命的勝利與自由。

 

不過,我們要指出﹕屬靈生命的成長及表現是與追求靈恩運動絕不相同。我們不同意這些流行的靈恩運動。關於靈恩問題及鼓吹超然靈恩表現的言論,我們看準恩賜是由聖靈所支配,按主差派的職任而運用;並出於神的計劃而賜予。屬靈生命的成長並不在乎超然的經歷或強求靈恩的體驗。屬靈恩賜最基本的考驗乃是﹕聖靈充滿的結果是讓主自己得榮耀。(參約翰福音1614

 

我們曾經講論過教會傳福音與靈命造就兩方面的路向。目的是盼望這多年來在我們中間共聚的眾肢體,對神給本教會的託付有清楚的了解。在主的引導裡,我們就會有一個共識,一同工作,彼此扶持,在佈道與造就兩個重點上,能夠同一心志,同一腳蹤。如此教會才會蒙福增長。

 

在傳福音方面,本教會的立場,是以神為中心,以人為對象。我們不同意一些現代的福音運動,該等運動強調有形教會之擴展與人數增長,主張福音工作為教會之唯一目標。聖經記載神預定了一個外邦人得救蒙恩的數目(參羅馬書1125),因此,得救的人數並不一定要按世界人口增長的數量而成正比(正如有新福音運動人士所主張的)。然而,我們應當積極的、熱切的、有計劃的,將福音傳出去,使用各般合乎聖經原則的方法,按恩賜和本份,以團體、小組或個人的形式實行。使得救的人數早日添滿,神的計劃得以完成。

 

在教會事奉方面,我們主張全教會都積極參與,這原是我們的義務,也更是我們的權利。我們認為每一位肢體都有其作用,因此在我們中間應該沒有「閒懶不結果子」的人。教會是基督的身體,事奉主是生命的本能。我們為主一切的事奉,不論是可見的,或是隱藏的;不拘是有名份的,或是沒有名份的;不論是佈道還是造就,都全是為主作的,使祂得榮耀。教會是神的家,我們都是家中的一員,我們就當在神的家中盡本份,這是我們的責任與權利。所以我們都應該積極投入事奉的行列,只要「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」,我們至終都會同得主的稱讚。

 

關於教會對世界的立場,主親自說過祂的門徒不屬於世界,所以引致世人的反對與恨惡。聖經明訓我們是從世界中被召,被分別出來歸於神的。教會當有明確的屬神的立場,才會與屬世的意識形態有分別。她在地上應有作鹽作光的作用,在這個黑暗、腐敗的世代,承擔了防腐及指引的使命。所以教會應當謹慎不要追隨世界,以免逐漸屬世,失了見證的作用。

 

教會屬世的一種現象,就是我們認同今世的風俗潮流。我們活在一個科技和資訊高度發展的社會,但同時也是一個道德與倫理失喪殆盡的世代。在生存的意義及價值觀念兩方面,世人的態度與神的要求有基本的分歧。許多作父母的信徒,心中只嚮往西方文化的「自由」與「先進」,就致力輔導子女投入它的主流裡,漠視了潛伏於今日西方文化背後對神反叛的精神。多少信徒為了讓下一代嬴得社會的接納,寧可捨棄持守信仰與對神的敬虔,讓子女們成為不冷不熱的一代,有些甚至連得救的把握也沒有。西方教會今日的荒涼,聚會人數寥落,教會關閉變賣,豈不成為我們今日教會的鑑戒?

 

教會屬世的另一現象,是信徒對屬天的福份與賞賜失了渴慕。我們蒙恩得救,原是叫我們在今生敬虔度日,熱切事奉,等候在永世裡的獎賞。可是,今日的情況,信徒往往以永生作為一個「安全網」,作為生命「不致滅亡」的保證。從此產生了一個「把握永生,爭取今生」的心態,於是就將生命和力量全部放在屬世的目標上。我們若不儆惕基督台前的審判,又不羨慕永世不朽的賞賜,教會行道與見證的力量就都衰退,教會作鹽作光的作用也都消失,結果成為讓人踐踏嘲笑的對象。

 

有形教會的託付與見證的延續,有兩個基本的因素﹕第一,教會成長的一代,是否忠心持守所受託的異象﹕打過了那美好的仗,跑盡了當跑的路,守住了所信的道?如果我們因顧惜性命而爭戰失了勇氣,因靈性遲滯而見證行道都乏力,因環境際遇的改變而信心衰退,我們就沒有屬靈的產業交付給下一代。第二,追隨主的心志不能憑制度與結構而模造的。唯有聖靈的感動與啟示,透過主愛的激勵,才會使人決志追隨祂,樂意承接祂的使命。否則,儘管我們盡本份去教導和傳遞,儘管教會的人數有所增長,但若不是神叫人受感動看見祂的榮美,聽到祂的呼召,體會祂的心腸,那麼一切的催促與勸勉都不能產生作用。教會的歷史讓我們看見,在不同的時代,神曾經興起屬靈的人,在信仰受衝激受考驗的時刻,有能有力的堵塞破口,力挽狂瀾。但是經過了一段日子,聚會的人數增加了,新一代成長了,個別信徒的靈性追求參差了,原來的託付糢糊了,追求的路向就漸漸被其他的目標轉移了。結果教會在外表上也許仍保有好的名聲,內裡卻是失去了見證的價值和受託的作用。

 

不過,在這樣迷茫失落的光景裡,神從來沒有中斷祂的計劃,主也不忘記祂用生命買贖回來的教會,祂又要重新動工,在新的一代中,祂又以聖靈的感動並聖經的啟示,向少數的一群顯明祂的呼召,使他們受到祂愛的激勵,認識祂捨命的效果,並祂復活的大能。這些人漸漸受神的引導招聚,同心共向;事奉的目標清晰,追求的路向明確;他們就要起來,不顧困難,不嫌少數,不怕逆流,不惜犧牲,只為了要在他們的世代,回應神的呼召與使命,在主再來以先,盡心的走他們當接力奔跑的一段路程。這是有形教會興替的循環。

 

今天,在一個信仰貶值,追隨失向的時代,我們不敢標榜,也無可誇口之處,只求按我們從主所得的亮光,執行受託的差事。主要求祂的門徒走窄路,其中包含着分別為聖的用意。在加利利海邊,當主重召彼得的時候,祂並沒有直接回答彼得的問題﹕對於其他的門徒將來的際遇,祂是滿有主權和完美的計劃。所以祂對彼得說﹕「與你何干?你跟從我吧﹗」(約翰2122)。甚願這一處聚集的教會,從這一代到另一代,都聽到主這麼呼喚﹕「你跟從我吧﹗」